NG体育到京城报国寺感受紫砂创作的“匠心独运”

发布时间:2023-12-18 03:26:43    浏览:

[返回]

  NG体育日,“匠心独运——常月红紫砂艺术创新展”在北京报国寺中国收藏会馆正式拉开帷幕,近件当代紫砂壶作品惊艳亮相,形象地展示出了当代紫砂艺术创作的匠心与视野。

  此次展览由《中国收藏》杂志社主办,展出的作品均出自当代紫砂艺术家常月红之手。不同于更多的紫砂创作者都是地道的宜兴人,常月红则来自山西常家庄园。常家从明朝开始历经几代发展成为了影响中国近代商业的大家族,是中国茶商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常家在经营茶叶贸易的同时,还在宜兴开有紫砂壶窑,让作为茶具的紫砂壶,随着万里茶路的茶叶贸易也源源不断地销往俄罗斯、中亚以及欧洲其他国家。而精于紫砂壶制作是常氏家族的家传基本功。受家族组训、得家族传承,常月红在紫砂艺术领域也取得了独特的成就。

  在业内人士看来,此次展出的紫砂壶作品外观设计独特,创作思路开阔,造型形式丰富多变;加之镌刻于壶体表面寓意深远的题诗赋画,更令作品文人气、书卷气十足。而细细观摩,不难看出它们做工的严谨,一笔一画细腻入微,形、神、气兼备。除了传统题材的的“如意壶”、“松鼠葡萄壶”、“多子多福壶”等外,常月红在题材创新方面也有着自己的探索。比如“竹笋壶”,巧取竹笋形制,如春笋般似要破土而出,无论是造型还是做工,都创意十足。此外,哈密瓜、西瓜、南瓜、佛手、葫芦等也纷纷成为他紫砂创意的来源。

  事实上,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是当前工艺美术界关注的焦点之一。这种理念在此次展览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常月红告诉记者,他经常与不同艺术领域的专家们进行交流,通过交流互相启发灵感。业内人士认为,他善于将融会贯通的新点子、新概念融入自己的创作中,能在传统的制作基础上寻求突破,不拘一格是其一个鲜明特色。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他在紫砂保健功能材料的专业化探索方面走在了业界的前列。比如此次展出的紫砂壶,原料中就加入了不同药石与紫砂矿料混合。“我大学学的是化工专业,对矿料比较敏感,便尝试通过泥料的改进来增加紫砂的健康养生功能”NG体育。对于此种尝试,常月红还解释道,如果在欣赏艺术的同时,能将健康理念积极地传递给藏家与爱好者,让艺术与生活更加紧密有机结合,将会促使古老的技艺迸发出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展览开幕当天,主办方还邀请众多业内专家举办了相关研讨会。活动中专家们普遍认为,当前谈到紫砂艺术的创新,从技艺、外观到原料,都亟待更多人才的加入;创新是为了更好地传承,重视创新将为艺术生命力的延续赋予更多NG体育、更好的可能。鉴于此,此次举办的展览对于紫砂创作界而言有一定的参考与借鉴意义,值得关注。

  从学术研究上来说,宜兴紫砂的兴起,一般公认是在明代万历年间开始。而从故宫当前的收藏来看,到了清代,饮茶大致与明代相同,尤其是康雍乾三朝对汉人饮茶习惯的接受,所以这一时期有着大量的紫砂作品。实际上,从素壶到珐琅彩,包括壶型、工艺的运用等等,清代紫砂创作也在讲创新。到了今天,创在何处?怎么创?每个人的理解都不同。在我看来,文人壶必须有文人气、富有文化内涵;而“匠心”则意味着独特和巧妙。曾有人说,现在的文创永远都是高仿、复制,我认为这都是认识误区。由此看来,紫砂虽然是中国艺术品中的一个小门类,但值得去关注。

  我关注明史比较多,此次展览中一把“竹笋壶”让我立马想到了“明四家”之一仇英绘就的《竹院品古图》,印象很深。仇英描写的是文人雅集,院中的竹笋代表着春天的气象。常月红先生则将并不传统的创作题材,巧妙与传统相结合,让观者有耳目一新的感受。还有“树桩壶”这件作品,在借鉴古代器型的基础上又有所突破,注入了更多现代气息。从中不难看出,艺术家的创意很大胆,撞色也不突兀,足见是下了不少功夫的,也能显现出创作者的文化底蕴。

  不管是古代还是当代,在整个紫砂艺术史中,每一位名家都提到了创新,我想这也是创新成为今天讨论的关键词的一个重要原因。此次展览让我非常感动,看到了艺术家并不是在走寻常路,他从历史的横向和纵向吸收了很多其他艺术门类的东西,并加以运用,比如在花壶的配色当中吸收了海派艺术的雅艳之风。把艳丽与古雅相结合,需要创作者对于尺度的把握和拿捏恰到好处,这非常不容易。另外,还能看出常先生非常愿意接受吸纳现代的东西,比如将现代工业造型的形式感运用到紫砂这门如此传统的文化当中等等,这种探讨精神值得业内学习。

  紫砂文化是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人说紫砂就是为茶而生,它“拙中见巧”,文人气十足。今天看到常月红先生把诗和画融入作品中,让喝茶成为了一种雅事,令人心旷神怡。其实说到紫砂艺术与紫砂文化,我认为当前应该关注几个方面:一是要大力宣传中国茶文化,文化的吸引力是最牢靠的,尤其是对年轻群体;二是提倡健康的品饮方式。喜欢喝茶的人多了,关注茶具的人自然会多,所以紫砂艺人不能光盯着做紫砂,要看到背后的文化普及。另外NG体育,从当前的艺术品市场来看,建议紫砂藏家不妨多关注有文化底蕴、技艺俱佳的中青年创作者,这里的“空间”不容小觑。

  每个时代都有创新,但创新往往最难,尤其是艺术创新,它不像科技。现在的工艺美术创作圈,就拿紫砂和当代陶瓷来说,不管是造型还是画面,很多人都在感叹“用尽”了。这也让藏家、收藏爱好者有时候会觉得视觉疲劳,所以常先生能坚定不移地搞创新,这是非常值得肯定与鼓励的。我曾经也接触过一些陶瓷艺术家,发现他们创作的作品都奇形怪状、不伦不类,那不叫创新。真正的创新是要注重文化修养和艺术品位的,这些是需要艺术家有积淀的,显然创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姜尚源(国际设计与科学学会中国区执行会长、中国商业联合会书法家分会秘书长):

  今天我们所说的“设计”这个词出自日本人的翻译,它包括了两大概念,即美学与实用。如果我们要找一个中式词语来与之划等号,专家学者普遍认为应该是“工艺美术”。也就是说,一位工艺美术大师用国际语言来评价的话,应该叫设计大师。常月红先生制作的紫砂壶,不少都颇具设计意味,让人耳目一新。

  这些年,在国际交流过程中也引发了我的不断思考:如何能把传统工美、匠人以及传统文化与国际市场接轨,发挥出更大的商业价值?我们都知道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但经历多年之后,艺术家很多代表作与经典之作现在只有在博物馆才能看到。如何市场化也是我们亟待探寻的方向。

搜索